- 首頁
- 民文
- English
- 網(wǎng)站無障礙
- 舉報
- 登錄
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印山書院“石頭畫”彰顯文化自信

近日,貴州省紫云自治縣印山書院迎來了外校近100名校長和教師的觀摩。紫云是全國唯一的一個苗族布依族自治縣,在貴州層巒疊嶂的喀斯特地貌間,紫云印山書院以石為媒,將本土的山水靈秀融入育人實踐。印山書院開展“慧美”課程體系,創(chuàng)新推出“石韻繪美”實踐課程,1056名印山學子以山石為畫布,以大自然為靈感,將平凡的石頭變?yōu)槌休d想象力與文化的藝術品。一千多件形態(tài)各異的石頭畫陳列在校園長廊的原木上、綠化帶中,主題分別有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主題——二十四節(jié)氣、有紫云的非遺——苗族紋樣、有古詩配畫、有山川草木、有全球單一市場票房榜第一的中國動畫《哪吒2》等,全躍然“石”上,成為一道連接傳統(tǒng)美學與現(xiàn)代教育的獨特風景。
貴州“地無三尺平”的喀斯特地貌,讓山石成為這片土地最樸素的印記。印山書院依托石頭無處不見、隨手可拾的地域特色,將“石頭畫”納入“慧美”校本實踐活動課程,引導學生在自然饋贈中尋找藝術靈感。當孩子們蹲下身挑選石頭時,他們學會的不僅是藝術技法,更是對自然的尊重、對文化的認同。紫云得天獨厚的自然優(yōu)勢成就了獨特的美育課堂。
羅紫涵介紹自己的石頭畫。
“每一塊石頭的紋路都是大自然的筆觸,教學生‘與石對話’,讓學生從地質認知起步,先觀察石頭的形態(tài)、質地,再到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、民族非遺等主題進行創(chuàng)作。我們教會學生方法,每個孩子都有獨到的思想,他們創(chuàng)作的精美作品真是讓我驚嘆!”美術老師黃為民介紹。
苗族紋樣石頭畫。
“這幅《春分》是我和爸爸一起創(chuàng)作的!“山石韻”石頭畫展區(qū)是我們每天上學和放學的必經(jīng)之路,每天走在我們這些各有創(chuàng)意的藝術品長廊里,總是放慢腳步“細品”這藝術大餐,心情非常舒暢又很自豪。我們通過上實踐課程,學會了創(chuàng)作石頭畫需要清洗、打磨、構圖、上色、晾干、封層等十余道工序,我更感受到了“匠心”二字的分量?!绷昙墝W生羅紫涵指著自己的作品介紹。這些由二十余名學生的親子共創(chuàng)的形態(tài)各異的《二十四節(jié)氣》石頭畫,按季節(jié)排列,組成一道“可觸摸的時光長廊”,吸引眾多校外教師、美育專家前來觀摩。
紫云山水畫。
“從笨拙的頑石到靈動的藝術,印山書院以“慧美”課程為鑰,開啟了自然與人文的對話。在這里,每一塊石頭畫不僅是貴州喀斯特地貌的微縮畫卷,更是照亮每一個印山學子的審美之眼的星辰。我們已經(jīng)將“石頭畫”拓展到學科的融合中,校刊名為《山石》。下一步,我校將充分發(fā)揮科技手段,將學生們創(chuàng)作的思想錄制成思政微課程,學生可以自由在電子班牌上觀看,家長也可以掃二維碼觀看。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,旨在讓更多孩子從家鄉(xiāng)的山石中看見文化,在創(chuàng)作中堅定文化自信。只有當教育扎根土地,美育便有了最深厚的滋養(yǎng)!”趙瑛校長欣慰地說。(圖/文 趙瑛、黃為民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